吉林白河林业局转型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林下产业火了生态旅游热了吉林白河五味子喜获丰收。徐德财摄秋日的长白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五彩斑斓的景观大道在茫茫林海间若隐若现,穿梭其间的旅游大巴、自驾游的私家车往来不绝。走进有长白山下第一林场之称的吉林省白河林业局黄松蒲林场,林海人家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在这里,驻足的游客可以品尝到绿色健康的林间野菜,可以在当年林业职工宿舍改建的民宿中体验过去伐木工的生活,晚上还可以在大戏台河景区欣赏到原始森林在灯光映衬下流光溢彩的另一番风情。
黄松蒲林场只是我们白河林业局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仅大戏台河景区接待游客就达20万人次,加上林业局持股分红,纯收入达1300余万元。白河林业局局长江礼家说。转变观念带动林业转型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持续推进,国有森工企业进入采伐经营变监管经营、森林经济功能变森林生态功能、林区变社区的整体转型期。
但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成了国有林区转型必须回答的难题。据介绍,白河林业局是长白山森工集团所属的大型国有森工企业,十二五开局之初,同大多数国有林区一样,这里限额采伐,由原来的15.3万立方米限额锐减到7.63万立方米,全局直接减少收入1亿元。2010年,白河林业局人均年工资性收入5014元,创业性收入只有2500元。
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造成的过量采伐,资源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僵化、林区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职工迷茫、干部困惑。面对减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白河林业局首先将着力点放在了统一认识和转变观念上,早转型早发展、快适应大发展、不适应难发展的理念慢慢被大家接受。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已成为近年来林业企业转型的主要共识,他们着力从主要依靠林木向主要依靠特有资源转变,由主要依靠企业向主要依靠自己转变,由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向主要依靠创业性收入转变。
2011年,白河林业局用八个转变描绘出白河林业转型发展方向:变砍树为看树、变用木为用树、变荒芜为利用、变闲置为使用、变低产为高效、变无序为有序、变私利为公利、变破坏为保护。方向明确了,才能正确引导林业职工转变观念。
江礼家说。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产业、干部帮创业。
如今走进白河林区,随处可见干部职工携手忙创业的身影。截止到十二五末,白河林业局全民创业家庭达2645户,占职工总户数的98%,创业人数达3645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7%,实现了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的目标,其中创业性收入3万余元,是转型前的12倍。小木耳种出了大产业白河地处长白山林区腹地,发展林特产品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
白河林业局提出建设自然生态旅游、森林绿色食品、红松果材林、特色中草药、食用菌五大基地。针对职工收入偏低、资金短缺这一实际情况,我们从政策上以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为突破口。大家形象地将之称为藏富于民、蓄水养鱼。
江礼家说。转型伊始,白河林业局投入117.5万元,购进食用菌生产设备,供应枝丫材7000吨,为职工购买原料补贴300万元,提供无息贷款1000万元,利用710公顷林地支持职工发展食用菌产业。
同时,多次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和创业职工到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省内的靖宇、集安、松江河等地学习黑木耳、五味子、蓝莓、木灵芝、林下参等栽培技术。山上建基地,一场一策、一场一品;山下搞加工、山外抓市场,是抓好林特产品产销的根本。江礼家说,紧随其后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将产业链不断延伸才是增值和创新的关键。
在引导职工搞好种植业的同时,白河林业局同时构建了鼎元电子销售中心、山麓土特产品销售中心、龙昇林产品购物中心3个销售主平台,建立起产销一体化模式,使林副产品很好地实现了与市场的直接对接。目前,白河林业局已与清华大学等北京高校后勤采购中心签署了长白山绿色食品基地协议,使白河的绿色食品走进了北京6所高校的食堂,仅黑木耳每年就可定向销售2万斤。
短短的几年间,白河食用菌种植由2010年的60万袋猛增到现在的4000万袋,每个林场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000万元,全局收入达1亿元,是十二五前的67倍。当前,一片片创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创业项目如百花竞放,整个白河林区创业形势如火如荼。2013年末,白河林业局根据对林业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发展趋势的理性研判,果断将食用菌规模控制在每年4000万袋以内,并引导职工向更广的领域、更精的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努力确保全民创业的科学、有序、规范化发展。
江礼家说。生态旅游建起绿色银行夜幕降临,走进黄松蒲林场的大戏台河景区,原始森林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整个河谷一片流光溢彩,仿若人间仙境。
据介绍,大戏台河景区的夜景系统填补了长白山夜游项目的空白,成为将现代灯光艺术与森林美景巧妙融合的原生态景区。这也是白河林业局依托环境优势抓项目,推动旅游产业由白天游向全天游转变、由季节游向四季游转变、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由浅层游向深层游转变的成功之作。
白河紧临长白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万个以上,有着天然氧吧白桦故乡美人松故乡等美誉。林间荫蔽幽静,河水蜿蜒,发展森林旅游,白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富起来的白河人却看得更深更远。在林业局领导班子的引领下,森林旅游从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转向了发展以股份制为主的混合制经济实体。2011年11月,白河林业局职工集资382万元,对景区进行了开发建设。
2012年景区正式营业,当年接待7万人次,实现可分配利润133万元。2013年,白河林业局对原公司增资扩股,林业局持股28.56%,成立了由企业法人股及职工自然人股构成的大戏台河景区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完成了夜游大戏台河项目。当年景区接待游客10万人次,经营收入为580万元。
在随后两年时间里,停车场、商业街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林海人家家庭宾馆、特色烧烤、山泉鱼馆、鹿园、韩乡园等特色餐饮共安排上千名职工就业。大戏台河景区股份制的成功运营,为林区经济的大发展树立了样板。由贮木场职工投资56万元建成的锯末加工厂投入运营;由春雷林场职工、局机关干部共同出资367万元建成的菌包厂年产值超过450万元;由46户创业实体投资800万元建成的环区公路百里林下经济创业园区初具规模;由12个部门投资500万元建成的长白山旅游干线特色产业创业园区不断扩大截至目前,白河林业局职工参股创业人数达到1800多人,占全局在岗职工的50%以上,年利率达到股本的20%左右。
在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白河林业局对整个辖区林地分类区划,确定了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矿泉水保护区三大生态保护区,建立了17377公顷的吉林园池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45公顷的碱水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13964公顷的中华秋沙鸭保护区,并以珍贵阔叶树种培育工程、红松果材林工程、近自然林工程三大工程为主体,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从十二五开局至今共投入资金1770万元,采伐补植造林1.75万公顷,守住了绿水青山,更为职工群众创造了致富的金山银山,在白河林区形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良性互动的崭新局面。
(记者何拥军)。
本文来源: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www.tywanglawgroup.com